第五章 食气者不死(1 / 2)

刚醒过来的陈渊,还有些无所适从。

惊惶不定之间,对自己是陈渊,还是一只蝴蝶感到疑惑。

陈渊坐在那里认真想了片刻,觉得自己是陈渊,同样也是梦中的那只蝴蝶。

“你可知你这一睡睡了多久?”

就在这时,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。

陈渊转头看去,只见棋盘的格线上已经落满了棋子,少年书生和火龙先生已经停止了下棋,也不知道谁胜谁负,正眼含笑意地看着自己。

陈渊这才发现他们周围,原本入目处皆是青翠的山峦,如今到处已经是银装素裹,天地间尽皆成为白色。

天际大日被云层遮挡,欲遮还羞,形成了金色层云堆叠的景象。

山上似乎刚下过一场大雪,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。

怪异的是身处於三九寒天,坐在巨石上的他,却并没有感觉到丝毫寒意,宛如身处於暖春之时。

陈渊这才想起,自己和少年书生来时,正是气候炎热的夏季,如今天地间却已经开始下雪,已然到了冬季。

陈渊用不确定的语气,回应少年书生:“莫非我这一睡,睡了数月之久?”

听到陈渊的话,旁边那身穿火红道袍的火龙先生却大笑道:“可不止数月,你这一睡已经睡过足足三载了。”

三载!

陈渊忍不住一惊,从巨石上猛然间站了起来。

“完了,这次我本来是要去投亲借读的,三载杳无音讯,亲人们恐怕都以为我遭遇不测了。”

陈渊有些慌乱道。

见陈渊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,火龙先生却没好气道:

“你小子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,天底下不知道多少凡人,想求你这样的机缘都求不来。”

少年书生也在旁边道:“你可以看下,你这一睡三载的收获。”

见两位仙人如此说,陈渊只能将这一睡三年的后果,暂时抛在脑后。

随后他才发现,他脑海中竟然多了两门,十分高深玄奥的修炼法诀。

分别是《太乙金华宗旨》和《胎息诀》。

除此之外,这一睡三年,他身体似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精力充沛,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不说。

他的身体玄关,似乎一下子被打开了。

如果愿意的话,他完全可以通过身体玄关呼吸,而不用口鼻呼吸。

少年书生这时道:“你脑海中的这两门法诀,《太乙金华宗旨》乃是我的修炼法诀,《胎息诀》则是火龙先生的修炼法诀。”

火龙先生也道:“你这一睡三载,乃是极大的机缘,在浑浑噩噩间,已经修成了食气之境。”

陈渊不解道:“何为食气之境?”

少年书生和道人对视一眼,这才想起陈渊原本是个凡人,对於修行一窍不通。

随后少年书生道:“既然你已修成食气之境,也算入了修行之途,那便由我们来给你讲下这修行的境界。”

少年书生接着道:“仙人境界距你太远暂且不说,这凡人有内养、性命、得道三大境界。”

陈渊一愣后惊觉:“内养、性命、得道三大境界?为何里面根本没有,两位仙人刚刚所说的食气之境。”

火龙先生在一旁道:“这三个境界只是凡人修行,笼统的划分而已。具体内养又分为食气、丹胎、养神三个小境界,性命分为内景、无漏、阳神三个小境界,得道则有羽化、三灾二境之分。

”  “修成性命境,同道便会尊称你一句“真人”,实际上凡人修行,内养、性命才是主要境界,修成阳神后,已经能够做到抛弃肉身,光凭阳神假托一物久存於世,八邪之疫不能为害,已经能算得上一个屍解仙。”

“若是继续修行,修成得道羽化境,选择不去度那三灾,便能修成一个地仙、人仙,长生住世,若是选择去度那三灾,失败暂且不说,若是成了,却能修成一个神仙、天仙,能去天庭任职。”

听到火龙先生的讲述,陈渊这才渐渐了解了修道者的境界。

随后陈渊想到,刚刚火龙先生所说的众多仙人中,并无他前世听过的鬼仙。

便问道:“两位仙人,鬼仙呢?之前我看过一本道人所写的游记,里面似乎有提到过鬼仙,可是刚刚火龙先生,并没有提到鬼仙。”

听到陈渊的疑问,少年书生和火龙仙人,不由一同笑了起来。

少年书生道:

“所谓鬼仙,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,死后一念清静,出幽入冥,不生不灭,乃为鬼仙。也就是还未修成阳神,便遭遇劫难,肉身死去的修道者,最多只能算得上阴神而已,称不得仙,所以刚刚先生并未提及。”

火龙先生这时继续道:

“所谓食气之境,便是打开身体玄关,采食天地清灵之气,滋养体内元精的修行境界。”

“正所谓“食气者神明而寿,不食者不死而神”,凡人和修道者,最大区别便是凡人只能食用五谷补充精气,速慢不说,还有限制,再加上自然流失,最多只能维持个平衡而已,而修道者采食天地清灵之气,能够不断滋养体内元精,这也是修道者长寿的原因。”

“修成食气境,常常采食清灵气,修道者大多能活过百岁。”

“一般的修道者,想要修成食气境,少则十余载,多则三四十载,甚至资质不佳者,蹉跎一生,也不无可能。”

“你一睡三载,在睡梦中便修成了食气境,你现在可知你遇到了多大的机缘?”

听到火龙先生的解释,陈渊这才明白,即便自己修为日后不得寸进,也有了百岁寿命。

这样想来,自己此次一睡三载,还真是了不得的大机缘。

陈渊连忙神色一正,恭敬地向面前两位仙人辑手行礼:

“多谢两位仙人传道之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