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七章:各方反应(1 / 2)

次日一早,韩馥、王匡各自拔寨起营,开赴汜水。

他们撤军的消息是瞒不住的,很快就有人去问袁绍,这是怎么回事。

袁绍面上只是敷衍:“虎牢久攻不下,我派他们去攻打汜水关。”

他的这番解释,很多人都不信。

现在大敌当前,不从汜水调兵过来就不错了,哪有分兵的道理?

很快,韩、王被袁绍短了粮草,愤怒撤军之事,就在盟军中不胫而走。

一时间,人心浮动。

曹操很快收到消息,气得把碗里的饭哐当扣在了桌上,火冒三丈道:

“这个袁绍,大敌当前还想着内耗,四世三公?真是草包。”

虎牢之上,董卓也接到了探子的急报。

“什么,叛贼撤军了?真是天助我也!”

他当即想调兵遣将,出关接战。

但命令刚刚下达,董卓又感觉有些不对,连忙改口道:“算了,先不召集各将,你把李儒给咱家喊来。”

很快,李儒一脸殷切地跑了过来:“相国,唤我何事?”

董卓看到李儒,脸上下意识也露出奸诈的笑容:

“文优,咱家刚收到哨马来报,那十几路叛军,竟有两路突然撤军了!你看,现在是不是咱们出兵的大好时候?”

“额……”李儒稍作沉吟,出言反对,“但这也可能是那些叛贼的诱敌之策。”

“对,咱家也是这么考虑的。”心中猜想得到肯定,董卓大喜。

但他还是露出问询之色:“所以啊,文优,你认为我们该不该出兵?”

李儒面露沉思,董卓也不着急,让李儒静静思考。

李儒想了半天,终於开口,恭敬道:“儒以为,相国不应出兵。”

“哦,这是为何?”董卓问。

李儒娓娓叙来:

“一来正如相国所虑,这有可能是叛贼的诱敌之策,先前他们久攻不下,岂有撤军的道理?

二来这些叛贼虽撤走两路,但兵马仍有十万之众,与我军实力尚在伯仲,我等还不如据关而守。

三来则是相国的爱将,奉先还在养伤,不如等他彻底恢复再出关应战,必更加稳妥。”

董卓大喜:“文优每句话都说到了咱家心坎里啊,那先就等奉先恢复,再一举出关剿灭叛贼!”

李儒马上换上一副佩服的表情:“相国英明!”

另外一边,韩馥、王匡的军队已经要赶到汜水了,二地间距离并不算远。

今日负责驻守的是徐州牧陶谦,他手下的兵马看到远处人头攒动,连忙上报。

陶谦闻讯大惊,马上领兵上前查看。

看到挂的是冀州牧韩馥、河内太守王匡的大纛,陶谦这才松了口气。

他心中同时生出疑惑:

“这两路诸侯,不是跟着袁盟主,去虎牢讨伐董卓了么?”

经过一番问询才知道,虎牢久攻不下,这两家撤回来,是想对汜水下手。

“那看来又要起战事了……”陶谦心中暗忖,见来者并非敌军,遂回营中。

韩馥领着自己与王匡的部下,在原来的营地上安营下寨。

驻守在汜水的麹义、关纯,见韩馥等人突然赶回,也连忙来见。